【向两会报告】绿色宜居美如画 幸福生活踏歌至——市住建局倾力打造美丽宜居城乡

鹤鸣亭房产 2023-01-09

传递人民至上的温度

体现品质优先的态度


老城更新精彩蝶变

城北新城绽放新姿

水环境治理

“三河”整治重塑一城水色

住房保障

让群众生活更方便、住得更舒心

城乡融合持续优化

农房改善留住美丽乡愁

新农居串点成线、连线成面

……

绿色宜居的城市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


▲整治后的串场河


有奋进之笔,更有累累之实

过去一年,全市住建系统围绕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,凸显“国际湿地、沿海绿城”特色,坚持生态惠民,建设绿色宜居之城,聚焦美丽内涵、顺应群众期盼、彰显盐城特色,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,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,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支撑,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创造高品质绿色幸福生活。








2023年伊始,城乡建设步履铿锵

全市住建系统勇担时代重任、不负历史荣光,着力在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、打造绿色宜居之城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,奋力谱写“强富美高”新盐城现代化建设住建华章。


向绿而行
彰显沿海绿城新魅力

盐渎新章,共栖水城。四处皆景,美丽如画。三年来,城北面貌焕然一新,实现“三年见成效”预期目标,城北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。

2022年,我市加快推进城北地区改造,稳步实施民生工程,持续做优人居环境,加速推进产城融合,加大招商推介力度,着力打造城北绿色宜居示范区。截至去年11月底,城北地区改造已实施项目340个,竣工261个,完成总投资979.5亿元。

▲城北新貌

新城市、新生活、新产业的“三新”城北正悄然崛起:50%的人口居住条件得以改善;绿地率从不足20%上升到36%以上,城市阳台、天妃公园、小马沟公园、盐龙体育公园等城市绿地风光旖旎;30多条道路建成通车,拉开了现代城市路网框架;城市配套设施日益完善,新洋初级中学、东进路小学、东进路初级中学、潮声路小学、复兴医院等建成交付,盐城实验高级中学、盐城疾控中心迁址城北,补齐教育、医疗等设施弱项短板,着眼未来谋划产业导入、业态升级……

过去一年,盐城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,城乡建设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、补齐城市短板、健全城市功能上持续发力,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和辐射能力,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宜居之城,着力彰显沿海生态绿城的魅力和活力。

▲水韵新洋港

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,历史文脉与河滨风光彼此赋能、交相辉映。坚持向水而生、水岸同治,市住建部门着力推进串场河、新洋港(蟒蛇河)和通榆河“三河”全流域整治提升,加快打造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“三河”沿线景观轴,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93亿元。

消除“黑臭”,聚力长治久清。经过三年建设,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建设任务及目标基本完成,118条河道全面消除黑臭,构建了“厂—网—河”管理体系,污水收集成效明显,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提升,盐城被评为第三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,项目总投资完成约32亿元。

▲城市阳台

昔日城市“边角料”变身“绿色客厅”、口袋公园建到了百姓“家门口”、城市绿道串起上班回家的路……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市住建局扎实推进公园绿地建设,突出抓好“乐享园林”省民生实事项目和“口袋公园”建设项目落地,持续提升全市园林绿地覆盖率。2022年全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200公顷,改造提升115公顷;新增绿道56公里、林荫路18条;完成“公园+”项目22个、“乐享园林”省民生实事项目14个、口袋公园100个,建成高架桥柱等立体绿化12处。


美美与共
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

乡村道路平坦整洁,依河枕水的民居,家家有院、户户花开;目之所及的白墙灰瓦,“马头墙”“花格窗”等建筑风格,再现里下河风情;古树古井古桥等历史遗存,诉说着乡愁的绵延……富有特色的田园乡村融汇成一幅美丽宜居的盐阜乡村画卷。

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我市加快推进绿色农房试点建设,新改善农民住房2.1万户。2022年,我市启动新一轮农房改善工作,在三年改善9.1万户的基础上,利用五年时间,再改善农房9万户以上,持之以恒、久久为功,进一步加强农房改善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协调统筹,加快实现农民居住形态、农村发展质态同步升级,不断增强百姓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
▲东台市时堰镇红庄新型农村社区

留住乡愁,各美其美。我市积极实施绿色低碳乡村创建,建设更多自然生态廊道,加快实施“山水林田湖”生态保护和修复,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更加绿色宜居。2022年,新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5个,年度命名数量位居全省第一,累计达到70个,总数全省第二;保护修缮传统村落及建筑组群14个,新增中国传统村落5个;积极构建“5带、18区”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(带),努力实现特色田园乡村串点连片发展。

架起村企共建连心桥,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。2022年,市住建局党委将抓行业管党建与抓项目促“三农”有机融合,组织开展全市重点建筑企业“党建联村、项目强村”行动,为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添砖加瓦。组织46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市内外重点建筑企业,按照“一企结两村”的模式,与全市93个经济薄弱村结成共建“对子”,确定便民服务综合体、为民办实事、产业发展等三大类100多个共建项目,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。

▲建湖县九龙口镇新型农村社区

结对共建的企业均来自建筑行业,企业参与踊跃,展现了建筑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哺作用。2022年,全市建筑产值实现高速增长。全年全市建筑业预计完成总产值约3300亿元,同比增长15%;预计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90亿元,同比增长14.8%;预计完成外出施工产值2000亿元,同比增长13.6%。

企业实力不断增强,转型升级迸发新活力。我市积极引导建筑企业拓展京津冀、长三角、中西部、东北三省等外埠市场,47万人施工队伍遍布29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其中万人以上规模市场6个、千人以上规模市场50多个。全市共有建筑企业7167家,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家(苏北第一);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106家(去上年新增1家),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391家(去上年新增5家),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2204家(去上年新增35家)。


内外兼修
群众共享美好新生活

“老旧小区改造,这项惠民政策确实改到了点子上,让老百姓得到了好处,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。”谈起如今小区的变化,亭湖区万户新村小区居民连连点赞。

▲城北地区改造首个安置房交付

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践行“人民城市”重要理念的关键抓手,也是我市建设绿色宜居之城的务实举措。近年来,我市以“绣花功夫”系统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,长效化开展物业小区治理,精细化提供优质服务,以“真心”换群众“舒心”,以“实干”换小区“新颜”。

2019年以来,全市共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12个、1723.8万平方米,直接惠及居民15.889万户,29个项目被评为“省级宜居示范区”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切实增强。2022年,全市城镇棚户区改造新开工3.64万套,基本建成2.5万套,分别超省定任务的43%和25%;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3829套,超省定任务的30%;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1097户,超省定任务的71%,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继续获得省政府表彰激励。

▲改造后的万户新村小区

城市更新更“有机”,市民生活更美好。当前,我市以老旧住区宜居环境改善、低效产业用地活力提升、“国际湿地、沿海绿城”建设为重点,构建“市县联动、部门协调、一体推进”的工作推进机制,创新用地、审批、资金等政策体系,建立完善城市更新配套政策支撑体系,探索具有盐城特色的城市更新实施路径,开展城市更新体验评估,制定城市更新行动计划,突出示范引领作用,推动省、市两级试点项目建设,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。

持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。推进各类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,实现道路通达、桥梁完好、给排水和燃气保障可靠。推进绿色道路建设,统筹构建内畅外达的市政路网体系,全市新建、改建“海绵”道路45条、52公里,同步推进“多杆合一”,建设智慧灯杆。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档升级,全面开展住宅小区雨污分流三年行动,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逐步提升。

加强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,新增地震监测手段;完成自然灾害风险普查、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工作,建设完成6个应急避难场所。

坚持“战时防空、平时服务、应急支援”原则,着力打造坚不可摧护民之盾,加大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力度,2022年全市新竣工各类人防工程建筑面积达46.15万平方米,为社会提供地下停车位1.1万个,人防指挥所工程全面开工建设,人防防护体系不断完善,服务民生能力进一步增强。

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。市住建部门加快构建“风险可控、监管精准、服务高效”的城市建设、管理、服务智慧管理平台;推进数字城乡、智慧园林、智能建造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、城市驾驶舱等项目建设,深入实施道路桥梁、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,加大物联网、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力度。

▲大美聚龙湖


来源:盐城住建

</mp-style-typ

阅读原文 16 阅读 6473